古代人物

孔安国

… 亡失,求得二十九篇,以教齐鲁之间。讫孝宣世,有《欧阳》、《大小夏侯氏》,立於学官。《古文尚书》者,出孔子壁中。武帝末,鲁共王坏孔子宅,欲以广其宫。而得《古文尚书》及《礼记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凡数十篇,皆古字也。共王往入其宅,闻鼓琴瑟钟磬之音,於是惧,乃止不坏。孔安国者,孔子後也,悉得其书,以考二十九篇,得多十六篇。安国献之。遭巫蛊事,未列於学官。刘向以中古文校欧阳、大小夏侯三家,《酒诰》脱简一,《召诰》脱简二。率简二十五字者,脱亦二十五字,简二十二字者,脱亦二十二字,文字异者七百有馀,脱字数十。《书》 … ——摘自“国学宝典”东汉·班固《汉书》-卷三十·艺文志第十/百衲本 约公元前一五六年至前七四年间在世,字子国,孔子十一代孙。(经典序录作十二世孙。此据史记)约自汉景帝元年,至昭帝末年间在世,受《诗》于申公,受《尚书》于伏生。武帝时,官谏大夫,临淮太守。武帝末,鲁共王坏孔府旧宅,于壁中得《古文尚书》、《礼记》、《论语》及《孝经》,皆科斗文字,当时人都不识,安国以今文读之,又奉诏作书传,定为五十八篇,谓之《古文尚书》,又著《古文孝经传》、《论语训解》。 简介 孔安国,西汉鲁人,字子国,孔子十一代孙,西汉古文经学大家。孔忠(字子贞)二子:长子孔武,次子孔安国。孔忠之父孔腾(字子襄)。孔腾之兄孔鲋。 安国少学《诗》于申培(申公),受《尚书》于伏生(伏胜),学识渊博,擅长经学。汉武帝时任博士,后为谏大夫,官至临淮太守。是司马迁的古文经学老师(司马迁的今文经学老师是董仲舒)。据传,汉鲁恭王刘馀扩建宫室拆除孔子故宅,于壁中得古文《尚书》,较今天《尚书》多16篇,安国将古文改写为当时通行的隶书,并为之作“传”,成为“尚书古文学”的开创者。今传《尚书孔氏传》,一称《孔安国尚书传》,明清学者定为后人伪托。《史记》作者司马迁研究《尧典》、《禹贡》等古文,也曾向他请教。后世尊其为先儒。 个人著作 孔安国在汉武帝时曾任谏大夫,传《古文尚书》于都尉朝、司马迁、兑宽,开创了西汉《古文尚书》学派。关于孔安国所传的《古文尚书》,据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载:“《古文尚书》者,出孔子壁中。武帝末,鲁共王坏孔子宅,欲以广其宫,而得《古文尚书》及《礼记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孝经》凡数十篇,皆古字也。……孔安国者,孔子后也,悉得其书,以考二十九篇,得多十六篇。安国献之。遭巫蛊事,未列学官。”又据《汉书·儒林传》记载:“孔氏有《古文尚书》,孔安国以今文读之,因以起其家逸《书》,得十余篇,盖《尚书》兹多于是矣。遭巫蛊,未列于学官。安国为谏大夫,授都朝尉,而司马迁亦从问故。迁书载《尧典》、《禹贡)、《洪范》、《微子》、《金滕》诸篇,多古文说。”(参见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《汉书·艺文志》著录《尚书》,首列“古经四十六卷”,班固自注曰“为五十七篇”。这里的“古经”,即后世所称的《古文尚书》,亦称《逸书》。另据说孔安国著有《尚书孔氏传》。 《古文尚书》及《尚书孔氏传》后均佚。东晋梅赜献今存本《古文尚书》及《尚书孔氏传》,对梅赜所献;宋儒开始怀疑,经清儒考定为后人伪作。 集解孔安国 曰:“春言日,秋言夜,互相备也。虚,玄武之中星。亦言七星皆以秋分日见,以正三秋也。”其民夷易,鸟兽毛毨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夷,平也。老壮者在田,与夏平也。毨,理也。毛更生整理。”申命和叔;居北方,曰幽都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北称幽都,谓所聚也。”索隐山海经曰“北海之内有山名幽都”,盖是也。正义案:北方幽州,阴聚之地,命和叔居理之。北方之官,若周礼冬官卿。便在伏物。索隐使和叔察北方藏伏之物,谓人畜积聚等冬皆藏伏。尸子亦曰“北方者,伏方也”。尚书作“平在朔易”。今案:大传云“便在伏物”,太史公据之而书。日短,星昴,以正中冬。集解孔安国曰:“日短,冬至之日也。昴,白虎之中星。亦以七星并见,以正冬节也。”马融、王肃谓日短昼漏四十刻。郑玄曰四十五刻,失之。其民燠,鸟兽氄毛。集解徐广曰:“氄音茸。”骃案:孔安国曰“民入室处,鸟兽皆生氄毳细毛以自温也”。岁三百六十六日,以闰月正四时。索隐夫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,是天度数也。而日行迟,一岁一周天;月行疾,一月一周天。日一日行一度,月一日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。至二十九日半强,月行天一匝,又逐及日而与会。一年十二会,是为十二月。每月二十九日过半。年分出小月六,是每岁馀六日。又大岁三百六十六日,小岁三百五十五日,举全数云六十六日。其实一岁唯馀十一日弱。未满三岁,已成一月,则置闰。若三年不置闰,则正月为二月。九年差三月,则以春为夏。十七年差六月,则四时皆反。以此四时不正,岁不成矣。故传曰“归馀於终,事则不悖”是也。信饬◇集解徐广曰:“古‘敕’字。”百官,众功皆兴。 孔安国与孔臧 据《孔子家语后序》与《孔子世家谱》,孔安国作《论语训解》等书既成,恰逢巫蛊事而不能上,自博士迁临淮太守,六年以病免,年六十卒。由于《孔子世家》记孔安国,兼记至其子孔驩、孙孔昂,可证孔安国寿考未必甚短。《孔子家语后序》与《孔子世家谱》云其六十岁卒是有道理的。汉武帝时期的巫蛊事有四次:元光五年、太始元年、征和二年春、征和二年七月。孔安国献书未成,《汉书·楚元王传》记在“天汉以后”。而后三次巫蛊事皆在天汉之后,《史记·孔子世家》记载孔安国“早卒”,显然与此不合。《汉书·艺文志》记其献书在“武帝末”,再结合《孔子世家谱》“自博士迁临淮太守,六年以病免”的记载,孔安国此次献书,当在征和二年为宜。安国卒年必在司马迁《孔子世家》成篇之前、孔安国献书之后。据王国维的考证,司马迁所亲著《史记》,最晚为《匈奴列传》李广利降匈奴,其时为汉武帝征和三年,此后事迹皆为后人续补。故孔安国卒年必在汉武帝征和三年(前90年)之前,其生年则在汉景帝中元元年(前149)左右。我们再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。《汉书·儒林传》称孔安国曾作谏大夫。《汉书·百官公卿表》称武帝元狩五年(前121年)初置谏大夫,其时孔安国接近而立之年。《孔子家语后序》曾称孔安国“年四十为谏大夫”,则安国为谏大夫当是元封元年(前110年)以后的事情。《汉书·儒林传》称“安国为谏大夫,授都尉朝,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”,则司马迁从孔安国问学当在安国任谏大夫后,其时孔安国四十岁左右。《汉书》孔光本传称安国、延年皆以治《尚书》为武帝博士,安国至临淮太守。据《资治通鉴》,孔安国为博士是元朔二年(前127年)的事情。另据《汉书·地理志》,临淮郡初置于汉武帝元狩六年(117年),则孔安国任临淮太守必然是此之后的事情,何况王国维《太史公行年考》考证元狩六年孔安国博士犹在职。孔安国任谏大夫、博士与临淮太守年龄符合《史记》、《汉书》记载。又《孔丛子》记载孔臧与孔安国书信中称其为侍中,则孔安国任博士之前还曾任侍中。孔臧有“侍中安国受诏缀集古义,臣乞为太常”一语,孔臧任太常之时,孔安国已为侍中。 《汉书》、《资治通鉴》及刘跃进师《秦汉文学编年史》皆认为孔臧于元朔二年(前127年)封太常,则孔安国为侍中当是元朔二年(前127年)之前的事情。《资治通鉴》即将孔安国为侍中的时间系于元朔二年,其时安国当在二十三岁左右。《连丛子》说他“掌御唾壶,朝廷之士,莫不荣之”,应该是这个年龄的事情[6]。另外,孔臧《与从弟书》说安国献书时为侍中,刘跃进师考证孔安国献书在汉武帝元光五年(130年),我们的考证与之相合。安国任侍中年龄及行事符合史料记载。孔臧,孔安国胞兄,其父孔藂字子产,汉高祖时藉功被封为蓼侯。据《史记》,孔臧于汉文帝九年嗣父爵,汉武帝元朔二年拜为太常,元朔三年坐事免。而《连丛子·叙书》记孔臧“在官数年,著书十篇而卒”,即云“数年”,非仅一年,可见《史记》云“元朔三年坐事免”有误,刘跃进师《秦汉文学编年史》将孔臧免官系于元朔五年(124年)是有道理的。孔臧卒年当距其免官不远。谭正璧先生《中国文学家大辞典》曾推定孔臧约前201年至前123年间在世,这样的话孔臧与贾谊几乎同时,与《鸮赋》中孔臧所说的“昔在贾生”矛盾。我们认为,既然孔臧在汉文帝前元九年(前171年)已经嗣爵,且其为孔安国从兄,则孔臧比孔安国至少要长二十三岁;如孔臧在《与子琳书》中说孔安国“少小及长,操行如故”,从“少小及长”中蕴含的语气分析,也可以证明这一点。结合上文所证孔安国生卒,我们假定孔臧比孔安国年长三十岁,则其生年上限当在汉文帝前元二年(前178年)左右,其袭爵时年龄甚幼。从其免官至卒,假定为十年,则其卒年当在汉武帝元鼎三年(114年)左右。 《尚书》记载 孔安国家藏本。根据《史记·儒林传》,伏生的孙子不能传《尚书·孔安国》。而鲁周霸、孔安国、洛阳贾嘉则颇善《尚书》。孔安国家藏《古文尚书》,比28篇的今文《尚书》多出十几篇,孔安国以“今文读之”,大概就是用今文来定章句。后来司马迁也从孔安国学《尚书》。孔壁本。鲁恭王坏孔宅,得古文《尚书》。刘歆《移太常博士书》说,是本多出16篇;又有孔安国家人献于国家之说。但以常理推之,既是鲁恭王坏孔宅所得书,似乎此本就不应有孔安国家人再献之事。孔安国家藏本和孔壁本很可能并不是一个本子。古文《尚书》的各种版本西晋永嘉之乱后,全都亡佚了。此言既是你要找的孔安国已经流失,更不会有解释了。东晋时豫章内史梅赜(颐)上献了用“隶古定”写的伪古文《尚书》,他把伏生的28篇析成33篇,另从当时的古籍中拼凑文句再编出25篇,以凑成刘向说的古文58篇之数。为了这本伪古文《尚书》,唐宋以下不知多少学者费尽心机,如宋代的吴域、元代的吴澄、明代的梅族,至清代的阎若璩和惠栋,方彻底证明了这原来是一作伪案。由于伪孔传古文《尚书》完整、注解详明,它受到人们的重视。唐初,唐太宗命孔颖达主持对《易》、《书》、《诗》、《礼记》、《春秋左氏》五部经典的全部训义作总整理,这样就有了170卷的《五经正义》,高宗时更明令“颁孔颖达《五经正义》于天下,每年明经令依此考试。”《五经正义》中的《尚书正义》所用正是伪古文《尚书》。唐天宝年间又命卫包用楷书改写成“今字本”,其中有改错之处。唐开成间这种今字本被刻在开成石经中,成为以后一切版刻本之祖。天宝改书后,旧本逐渐亡佚。可靠的伏生传下的今文《尚书》28篇,居然是依靠着伪造的古文《尚书》而流传至今。 野史逸闻 孔安国是山东人,经常练运气闭气,服用铅炼的丹,活到三百岁面容还像儿童。他隐居在潜山县山中。追随他的有好几百。他常常绝食后关在屋里修身养性,一年半后才出屋,却变得更年轻了。如果不入室,就和平常人一样的进食。没有什么和人不同之处。孔安国为人老成持重,尤其非常珍惜道术的秘密,不肯轻易传授给别人。有个别侍奉他五六年的,如果他认为这个品格志向都很好,才把道术传授给他。有个叫陈伯的安乐县人,要求侍奉孔安国,安国就收他为,考察了三年,看他学道的志向坚定,就对他说:“我从小就勤奋刻苦地寻求道术,什么地方都去过了,但仍没有得到‘八石登天’的神丹和成仙的方术,只得到了可成地仙的方术,只能不死而已。我过去曾拜一位海边的渔翁为师,这渔翁就是战国时越国的宰相范蠡。他改姓埋名以躲开乱世,在海边当了渔人。他看我修道志坚,传授给我服用丹药的秘方,使我能超脱人世。就是像大但、司诚、子期、姜伯、涂山这些人,都是活到千岁以上,而且越来越年轻。我得道以来服药三百多年,曾给过崔仲卿一个仙方,当时他八十四岁,已经服药三十三年了,我看他现在身体强壮精力充沛,头发胡须都不白,牙一颗也没掉,你可以去找崔仲卿向他学道。”于是陈伯就去侍奉崔仲卿,得到了他的仙方,结果也得以长生不老。还有一个叫张合的人,他妻子已经五十岁了,服了崔仲卿的药后,竟变成了二十多岁的人,八十六岁上又生了个儿子。孔安国又传授了几个人,都活到四百岁,后来都进山继续去了。也有吃了仙药仍不能得道成仙的,那是由于他们夫妻房事没有节制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