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十大名将排行榜图
中国古代有非常多的名将,网上有很多关于“十大名将”的榜单,入选的名将都是有出入的,关于所谓“中国古代十大名将”其实没有一个权威的排行榜,五千年悠悠历史,名将多如牛毛,挑选十位名将实属不易之事。首先,纯儒将不能入选榜单中,这类名将更多是为战役提供谋略,而非亲自战场杀敌,代表人物有韦睿、周瑜、之、诸葛亮、辛弃疾等。接着,皇帝也不行,很多皇帝自身也是将军出身,后来当上皇帝,代表人物有刘秀、李世民、刘裕、宇文邕、柴荣、赵匡胤、冉闵等。然后,战略指挥家也不能入选,代表人物有孙武、吴起、袁崇焕、班超、王玄策等,性质与儒将类似。剔除以上三点,中国古代十大名将就不难排选了。
大秦之所以会统一天下,对内改革壮大靠商鞅,对外开疆杀敌靠白起。没有白起横扫天下,之后王翦王贲父子灭五国,大一统,不敢说办不到,至少速度没这么快以及顺利。
韩信是汉初第一名将,他是中事思想“谋战”派代表人物,被后人奉为“兵仙”、“战神”。被萧何誉为“国士无双”,刘邦评价曰:“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”“国士无双”、“功高无二,略不世出”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。作为统帅,他率军出陈仓、定三秦、擒魏、破代、灭赵、降燕、伐齐,直至垓下全歼楚军,无一败绩,天下莫敢与之相争;作为军事理论家,他与张良整理兵书,并著有兵法三篇。
卫青的首次出征是奇袭龙城,揭开汉匈战争汉朝反败为胜的序幕,曾七战七胜,收复河朔、河套地区,击破单于,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。卫青善于以战养战,用兵敢于深入,为将号令严明,对将士爱护有恩,对同僚大度有礼,位极人臣而不立私威。他与他的外甥霍去病并称大汉“帝国双璧”,可惜霍去病年仅23岁便离世,比之舅舅卫青,影响力稍逊一筹。中国古代最早的骑兵军团真正开启于汉朝卫青时代,当然汉与匈奴的征战是汉代骑兵军团的催生剂。
李靖是唐初第一名将,从水里打到陆上,从内乱打到外患,从突厥打到吐谷浑,一直打到65岁,让四夷八方那些大大小小的政权,都心甘情愿地臣服在李世民的脚下,他才脱了战袍,进了朝堂,成为李世民的宰相。李世民成就了李靖,李靖也成就了李世民,后被神化为托塔李天王。
如果说李靖是唐太宗时代第一名将的话,那薛仁贵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唐高宗时代第一名将。他征战数十年,曾大败九姓铁勒,降服高句丽,击破突厥,功勋卓著,留下“良策息干戈”、“三箭定天山”、“神勇收辽东”、“仁政高丽国”、“爱民象州城”、“脱帽退万敌”等故事。一位将军有如此多看似神话却又是史实的事迹,我想中国古代历代名将中唯他一人吧。
中国人眼中什么才是完美的人生呢?福、禄、寿,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具备了,而且身前为国家做出无与伦比的贡献,身后还能留下美名的,才能称之为完美。我们一直认为不可能有这样的一种人,但事实上郭子仪就是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大帅。如果大唐没有郭子仪这样的名将,那唐玄宗就是唐代的宋徽宗了,大唐的国祚也许在西元755年就终结了。是郭子仪让大唐的生命又延续了100多年,不但挽救了大唐,而且也避免了大唐变成像东晋、南宋、南明这样的偏安王朝。在这一点上,祖逖没有做到,岳飞没有做到,李定国也没有做到,而郭子仪却做到了。也正因为郭子仪这样几乎完美又长久的人生,使得后世戏曲关于他的故事特别多。
岳飞是南宋中兴四将之首,他率领的“岳家军”号称“冻死不拆屋,饿死不打掳,”金人流传有“撼山易,撼岳家军难”的哀叹,表示对“岳家军”的最高赞誉。岳飞反对宋廷“仅令自守以待敌,不敢远攻而求胜”的消极防御战略,一贯主张积极进攻,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;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。但岳飞的结局也许是历代名将中最悲惨之一,他以“莫须有”的“谋反”罪名,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,死的那晚恰好是大年三十。岳飞死后,金国大肆庆祝,犹如过节一般。
徐达是明初第一名将,他审时度势,知己知彼,料敌先机,用兵如神,是此战获胜的重要因素。当年忽必烈令伯颜率军20万灭亡南宋,仅过百年,朱元璋令徐达将其逐回大漠,也是率军20万,不知是不是历史的巧合。此次战争的胜利,推翻了元朝的统治,确立了明朝对全中国的统治。此役更是打破了历史上由北向南统一的公式,可谓千古奇功。
戚继光是明中期第一名将,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,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,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;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,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,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。中国古代十大兵书中唯有他占据了两部,分别是《纪效新书》《练兵实纪》。同时,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,他改造、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;他建造的大小战船、战车,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;他富有创造性地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,进可攻退可守,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。他留给中华民族的遗产估计是历代名将中最多的,他的戚家军和岳飞的岳家军是唯一一对被人所熟知、认可的私人武装爱国部队。
李定国是明末清初最杰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将领,作为农民义军领袖,他在民族危难之际,毅然捐弃前嫌,与南明朝廷合作,并且矢志不渝;面对同一阵营中孙可望的多方挑衅,他顾全大局,多方避让;他曾经”两蹶名王,天下震动”,令清廷一度准备放弃西南各省与李定国平分天下讲和,顺治评价他: